2.2 常设机构的认定

常设机构是指缔约国一方的居民企业在缔约国另一方进行全部或者部分营业的固定营业场所。常设机构的存在与否对于收入来源国的税收管辖权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功能是划分居住国与来源国对跨国收入的征税权,从而避免对跨国收入的双重征税,因此,国际税收协定通常采用的原则是,居住国企业在来源国有常设机构的,来源国的征税权受限制的程度低;居住国企业在来源国没有常设机构的,来源国的征税权受限制的程度高。对于赴美投资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中国居民来说,是否按照中美税收协定的规定构成在美国的常设机构,对于其税收成本具有重要影响。一个最为基本的税收筹划安排即是,如何能够有效利用协定的规定来避免被认定为常设机构。因此,在明确中美税收协定的适用范围后,有必要了解常设机构的概念以及中美税收协定对于常设机构的具体规定。

1984年协定第五条规定了常设机构的概念、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根据协定的规定,常设机构是指企业进行全部或者部分营业的固定营业场所。根据协定规定的正面清单,常设机构主要可以分为场所型常设机构、工程型常设机构、代理型常设机构以及服务型常设机构四类。协定规定的负面清单的功能在于阻却上述四种类型常设机构的构成。

2.2.1 场所型常设机构的认定

2.2.1.1 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

场所型常设机构的形式有管理场所、分支机构、办事处、工厂、作业场所、使用期在三个月以上的为勘探或开采自然资源所使用的装置、钻井机或船只以及矿场、油井、气井、采石场或者其他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

可以说常设机构的负面清单主要针对场所型常设机构。根据1984年协定第五条第四款的规定,下列情形不构成常设机构:

(1)专为储存、陈列或者交付本企业货物、商品的目的而使用的设施;

(2)专为储存、陈列或者交付目的而保存本企业货物、商品的库存;

(3)专为另一企业加工的目的而保存本企业货物、商品的库存;

(4)专为本企业进行任何其他准备性或者辅助性活动的目的所设的固定营业场所;

(5)专为上述活动的结合目的所设的固定营业场所,且这种结合使该固定营业场所全部活动属于准备性质或辅助性质。

2.2.1.2 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协定关于场所型常设机构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规定对中国居民赴美投资经营的税收筹划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根据协定的规定,辅助机构不属于常设机构,因此,如果企业在美国既需要辅助性活动又实施营业活动的,假设商品储存地与销售代理地不一致时,企业最好不要分设辅助机构和营业机构。如果分设,那么辅助机构发生的费用无法扣除营业机构的利润,如果合并设立,那么辅助性费用和准备性费用可以在营业利润中扣除。

第二,协定的负面清单实质上是利用辅助性原则缩小了常设机构的范围,对资本输出一方或者投资经营一方有利,中国居民在利用负面清单时需要理解辅助性原则的含义,作出合理的安排,使得自己的经营活动符合辅助性原则。辅助性原则要求辅助性场所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辅助性场所与总机构的业务性质有明显差别;

(2)辅助性场所仅主要对总机构提供服务,一般不与他人有业务往来;

(3)辅助性场所的业务活动不构成总机构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如果固定场所不仅为总机构服务,而且与他人有业务往来,或者固定场所的业务性质与总机构的业务性质一致,且其业务为总机构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则不能认为该固定场所是辅助性场所。

2.2.2 工程型常设机构的认定

2.2.2.1 正面清单

工程型常设机构是指连续超过六个月的建筑工地、建筑、装配或安装工程以及与其有关的监督管理活动。

2.2.2.2 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第一,中国居民企业在美国实施的建筑工程不满足六个月条件的,也不属于场所型常设机构,因此,最终不构成常设机构。

第二,如果中国居民企业把在美国的一项工程实施分包,由分包商实施作业,由总承包商实施监督的,那么总承包商的监督活动超过六个月的会构成常设机构,总承包商监督活动时间的计算按照整个工程的持续时间确定。

第三,如果中国居民企业作为独立监理企业在美国从事监督管理活动超过六个月,也会构成常设机构,独立监理企业的监督活动时间的计算按照其负责的工程部分所持续的时间确定。

2.2.3 服务型常设机构的认定

2.2.3.1 正面清单

服务型常设机构是指企业通过其雇员或者其他人员在缔约国另一方为同一个项目或者有关项目提供劳务,且在整个劳务期间的任何一个十二个月中都有连续或者累计超过六个月的劳务。

2.2.3.2 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第一,劳务范围的确定。协定中规定的劳务包括从事工程、技术、管理、设计、培训、咨询等专业的服务活动,如对工程作业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指导与协助但不负责具体施工和作业,对生产技术的使用和改革、经营管理的改进、项目可行性分析以及设计方案的选择等提供的服务,在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的专业服务等等。

第二,雇员或者其他人员的确定。根据协定对“雇员或者其他人员”的规定,中国居民企业的员工或者中国居民企业聘用的在其控制下按照其指示向美国居民提供劳务的个人可以构成常设机构。这里需要注意,如果中国居民企业向美国客户转让专有技术使用权的同时,也委派人员到美国为该项技术的使用提供有关支持、指导等服务并收取服务费,无论服务费是单独收取还是包括在技术价款中,凡是提供服务劳务的时间在任何的十二个月中都不会超过六个月的,那么服务费要视为特许权使用费,按照费用的70%适用10%的预提所得税税率在美国纳税;如果提供服务劳务的时间在任意一个十二个月中超过了六个月,那么该技术人员构成常设机构,对归属于常设机构部分的服务所得按照营业利润条款在美国纳税,但技术转让的特许权使用费性质不变。

第三,时间期限的计算问题。中国居民企业为美国某项目提供劳务,以中国居民企业派其雇员为实施服务项目第一次抵达美国之日起至完成并交付服务项目之日止作为计算期间,计算相关人员在美国停留的天数。如果同一个项目历经数年或者数十月,中国居民企业只在某一个“十二个月”期间派雇员到美国提供劳务超过六个月,而在其他期间派雇员到美国提供劳务均未超过六个月,仍认为中国居民企业在美国构成常设机构,而且该常设机构的在美国的应税利润范围是整个项目,不仅仅包含上述的“十二个月”。

2.2.4 代理型常设机构的认定

2.2.4.1 非独立代理人的认定

1984年协定第五条第五款对非居民企业的代理型常设机构作出了规定。代理人的活动使缔约国一方企业在缔约国另一方构成常设机构的,这类代理人是非独立代理人。也就是说,缔约国一方的居民企业在缔约国另一方的代理人按照协定的规定能够构成非独立代理人的,那么该居民企业的代理人就构成在缔约国另一方的代理型常设机构。根据协定的规定,非独立代理人的构成要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主体无限制。即不要求必须是缔约国另一方的居民,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场所,还可以是企业的雇员、部门,如果是个人的则不要求具有营业场所。

(2)代表企业签订合同。“代表”指的是以企业名义签订合同,签订的合同对企业产生法律约束力,合同本身的利益归属于被代理人,代理人没有直接受益于合同。同时,“合同”是指与企业业务本身相关的合同,而不包括其他内容的合同。例如,中国居民企业的员工到美国进行招聘,以企业名义与美国当地劳动力签订用工合同,但不能据此认定该员工必然是中国居民企业的常设机构,因为其所代表企业签署的合同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本身内容不一致,属于辅助性的合同。

(3)经常行使代表权力。“经常”的理解并非绝对、孤立,而是结合企业业务性质以及合同内容来确定,由于企业的业务性质决定其交易数量不大、合同签订数量很少的,也不能必然阻却“经常”的构成。“行使”的理解也并非绝对、孤立,政府更倾向于依照实质重于形式来理解,因此,“行使”不仅包括签订合同本身的行为,还包括实施合同谈判、商定合同细节的行为。例如,中国居民企业的受托人在美国与中国居民企业的所有客户完成了合同细节谈判后,中国居民企业直接邀请其所有客户到中国或者其他第三方国家与其签订合同的,仍然视谈判受托人为中国居民企业在美国的非独立代理人,即构成常设机构。

(4)代理人的活动如果全部属于辅助性活动的除外。所谓辅助性活动,即上述负面清单中所列的各类活动。

综上,一旦中国居民企业在美国的代理人构成非独立代理人的,即被认为是中国居民企业在美国的常设机构,由此在美国产生的营业利润要承担纳税义务。

2.2.4.2 独立代理人的认定

为了限制来源地国的税收管辖权,1984年协定第五条第六款对独立代理人作出了规定。如果缔约国一方企业在缔约国另一方的代理人是独立代理人的,那么这个代理人不构成该企业的常设机构,则其来源于缔约国另一方的营业利润在缔约国另一方不征税。独立代理人是指专门从事代理业务的代理人,其不仅为某一个企业代理业务,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代理服务,经纪人、一般佣金代理人属于独立代理人。

为了防止独立代理人条款被滥用,协定对独立代理人的独立性提出了要求,如果代理人的活动全部或者几乎全部代表一个企业,且该企业与代理人之间在商业和财务上有密切依附关系的,不能构成独立代理人。在实务中,税务当局在判定代理人是否属于独立代理人时,要求独立代理人至少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代理人在法律上和经济上独立于被代理企业。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代理人商业活动的自由度、代理人商业活动的风险承担主体、代理人代表的企业的数量等。

(2)代理人实施代理活动,一般按照自身常规业务活动进行,不从事其他经济利益归属于被代理企业的活动。

1984年协定第五条第七款对母子公司之间是否构成代理型常设机构作出了规定。母公司通过投资设立子公司,拥有子公司的股权等形成的控制或者被控制关系,不会使子公司构成母公司的常设机构。但是,子公司有权并经常以母公司名义签订合同,并符合非独立代理人构成条件的,子公司构成母公司的常设机构。而且,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母子公司之间常存在较为复杂的跨境人员及业务往来,至于母公司是否能够构成子公司的常设机构需要具体分析。如果中国母公司派其员工到美国子公司为美国子公司工作,且美国子公司对员工有工作指挥权,工作责任及风险完全由美国子公司承担,那么美国子公司向此类员工支付的费用是子公司内部人员收入分配,不是中国母公司的营业收入,该类员工不构成中国母公司在美国的常设机构。如果中国母公司派其员工到美国子公司为中国母公司工作,即中国母公司对外派员工的工作有指挥权,并承担风险和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母公司向美国子公司收取有关服务费时,如果外派员工构成中国母公司在美国的常设机构,美国政府有权对子公司支付母公司的服务费征收所得税。




声明:我们的信息来源于合法公开渠道,或者是媒体公开发布的文章,非常感谢作者的成果与意见分享。本转载非用于商业获利目的,对于原内容真实性未进行核实,且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文中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侵犯到第三方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您认为相应的信息影响到您,或因有相应的政府部门的要求,请与我们进行联系。
0 个回复 (温馨提示: 后台审核后才能展示 !

(大侠既然来过,何妨留下墨宝) 要回复请先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