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税浪子】拐弯抹角:到底是含税价还是不含税价

拐弯抹角:到底是含税价还是不含税价

原创: 骏哥  中国财税浪子

0.3偶然所得的计税依据问题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六项规定,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偶然所得的计税依据就是其每次收入额,但是针对不同项目的偶然所得其收入额的确定方式并不相同。

我们以财政部 税务总局2019年第74号公告第三条规定的礼品收入为例。按照该条第二款规定:前款所称礼品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0号)第三条规定计算。财税〔2011〕50号文件第三条则规定:企业赠送的礼品是自产产品(服务)的,按该产品(服务)的市场销售价格确定个人的应税所得;是外购商品(服务)的,按该商品(服务)的实际购置价格确定个人的应税所得。

我们假设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外购实物礼品不含税价值1000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130万元,将其先行抵扣,并暂做库存商品处理。在实际将这些实物礼品作为业务宣传费发放环节,假定也按照1000万元的价值做增值税视同销售处理。财务处理上:(单位:万元)

借:销售费用——业务宣传费   1130

贷:库存商品——礼品                     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0

上述分录并未体现个人所得税的扣缴,如果体现个税的扣缴就会面临一个问题,扣缴个税的基数是1000万还是1300万。请注意在这个案例中,获得礼品的个人并不存在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个人获取礼品的过程,个人并未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发放礼品的企业,起因是其无偿赠送礼品,需要做视同销售处理。赠送这种视同销售行为和一般意义上的销售行为的不同在于,前者没有办法将销项税额转嫁给下游承担,只能自己承担并转化为自己的费用支出,也就是增值税链条的断裂。此时,受赠礼品的个人得到的就是礼品的不含税价值,并不包含税款价值。

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分析,原本是企业将外购的礼品赠送给客户,如果企业将礼品卖掉,取得1130万元现金,但是他肯定会保留130万元的现金留着缴纳增值税,因为这130万元没有办法转嫁给受赠礼品的个人,只能自己来承担。他无偿赠送给个人的现金只能是1000万元。因此礼品收入个税的计税依据是不含税价格1000万,而不是1130万。




声明:我们的信息来源于合法公开渠道,或者是媒体公开发布的文章,非常感谢作者的成果与意见分享。本转载非用于商业获利目的,对于原内容真实性未进行核实,且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文中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侵犯到第三方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您认为相应的信息影响到您,或因有相应的政府部门的要求,请与我们进行联系。
2 个回复 (温馨提示: 后台审核后才能展示 !
学习了。目前正纠结此事 ,现税局按国税发【1994】89号补个税 十四、关于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负担税款的计征办法问题     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应将纳税义务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     (一)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二)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请教王老师,怎么回答
4年前
认为可以要求反算
2年前
财税〔2011〕50号:三、企业赠送的礼品是自产产品(服务)的,按该产品(服务)的市场销售价格确定个人的应税所得;是外购商品(服务)的,按该商品(服务)的实际购置价格确定个人的应税所得。 按照50号文,貌似不需要换算啊
4年前
学习了。目前正纠结此事 ,现税局按国税发【1994】89号补个税 十四、关于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负担税款的计征办法问题     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应将纳税义务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     (一)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二)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请教王老师,怎么回答
认为可以要求反算
财税〔2011〕50号:三、企业赠送的礼品是自产产品(服务)的,按该产品(服务)的市场销售价格确定个人的应税所得;是外购商品(服务)的,按该商品(服务)的实际购置价格确定个人的应税所得。 按照50号文,貌似不需要换算啊

(大侠既然来过,何妨留下墨宝) 要回复请先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