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所得税、社保新政详解与实务操作指南》

    梳理个税新政,分清主次风险,定位适用情形。 税务统征社保,合规成本企高,优化用工方式。 一切尽在大力税手的专业、实务与品质。 序 2019年,必将是中国税法改革大跨步前进的一年,这更是一个对所有企业,对民众都将带来深刻改变的起始,我们将进入一个波澜壮阔的税法建设与发展的新时代、新经济与新生活。 2019年1月1日起,新个人所得税法付诸全面实施,同时社保开始全面划转税务统征,这两件大事,对国家、对企业、对个人,除了申报与征管方式变化之外,将是深层次的利益影响。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带来的是个体税负的显著变化,社保入税的合规化倒逼却极可能是给企业带来无限经营压力,随之而来的将是用工方式的大调整。 虽然第三只眼本人出书较多,也忍不住奋笔疾书,想记录下这伟大的时刻,笔者注意到,市场上对于个税方面的图书较多,但是融合了个税变革与社保入税的内容,才是笔者想融合所思与所写的,希望我们的读者更喜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立法,其间修修补补,历次修改多是聚焦于费用扣除标准(俗称“起征点”)的提高,同时一直以来,关于个人所得税法的改革,财税部门、专家数十年来未停止过推动发展,但是囿于中国特殊的国情,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未充分融合,征管手段仍只能依靠单位有效掌握下的扣缴。但在大的方向上,国家早已明确了“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改革方向,鉴于大众对于生活成本的支出压力,为体现个税的公平性,税收调剂社会财富的功能亦需得到考虑。在充分征求意见,政府积极推进下,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至此,个人所得税法改革实质性地迈出了伟大一步。 概况来看,本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共有六大亮点: 建立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 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 调整优化部分税率级距 首次设立专项附加扣除 增加了反避税条款 健全征管制度与部门协调信息共享 虽然这仅仅是一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但其框架与理念却是突破性的,大范围地改变了持续以来个人所得税的计税规则、申报规则、征管模式,同时带来了对于个人税负的直接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大多数工薪一族来讲有减税的效果,对多项收入人群可能会有税负增加的情形。在征管方法上,创新地实施了单位预扣缴与个人年度汇算清缴相融合的征管手段。首次设立了个人专项附加扣除事项,在适用规则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征管识别要求,在公平性、合理性的考虑前提下,简化征管成本将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虽可能面临困难,毕竟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可以慢慢地探索经验,有总比没有的好。本次税改在反避税手段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协同管理方面,拥有了法定的授权职能,税务机关也将有了更大的主动性来做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野蛮避税”的操作将得到越来越严厉的监控与防范。 而另一个事项就是社保转由税务机关统征,一度对民营企业家带来很大的心理“恐慌”,好在国务院与国家税务总局及时明确了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确保征管有序,工作平稳。要规范执法检查,不得自行组织开展以前年度的欠费清查。同时国家也在推进降低社保费率,但是一个现实是,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对社保形成刚性之需,原来不合规的缴纳,并不会得到永远得到“保护”,这也是不公平的,更不符合国家社会养老保险的大方向。因此即使在降低费率之后,对很多企业来讲,基数的透明化,极可能出现社保成本仍大额增加的情形,必将对企业的利润、用工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作者在学习新个税法过程中,与同行交流的时候,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尽量减少复制法规文件,而是希望采取一种创新的,利于理解与展示的表达方式,以表、图为主要的方式,配以解释、案例、法规依据、规划与税务检查等方面的内容,力求给出一个全面的、有层次的问题分析,希望也给我们的读者一个全新的阅读体验与尝试。 让我们一起投入到这伟大的税法变革的新时代,积极学习,正能量宣传,同时我们也知道,税改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持持改善的过程,我们也要有耐心、信心,一起推动税收法制的不断进步。 感谢大力税手的写作团队成员,他们给予了本人很多的建议与协助复核。由于水平所限,相关的内容或存在错误、片面之处,也有的属于个人的理解分析,还大家请批评与指正。同时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在整个的个税法改革过程中,其间的细化与配套文件将持续进行调整与发布新的意见,敬请及时关注财税部门的正式通知。你可通过微信13146602942联络第三只眼郝龙航,随时进行相应的探讨。 大力税手以知识为纽带,致力知识的商业转化,期待您加入到我们的“力税链盟”,一个以知识为链条的专业合作平台,在产品运营与合作方面,给我们自己、企业赋予知识的能量。 郝龙航 北京大力税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8年12月22日 目录: 第一部分 个人所得税新篇章/11 第一章 新个税法过渡期政策与应用/12 1.1 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过渡期政策/12 1.1.1 工资薪金/12 (1)过渡期政策应用与判断规则/13 (2)过渡期工资薪金发放的“筹划”与税务机关检查的“问题”/20 1.1.2 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所得/21 (1)第四季度如何计税/22 (2)2018年度如何计税/23 1.1.3 其他应税所得过渡期计税方式/24 1.2 工资薪金特殊计税规则的过渡适用与展望/24 1.2.1 全年一次性奖金个税/25 (1)201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单独计税/25 (2)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选择单独或并入综合所得计税/27 (3)2022年及以后并入综合所得计税/28 (4)一次性奖金个税“盲区”/28 (5)中央企业负责人取得年度绩效薪金延期兑现收入和任期奖励/29 1.2.2 股权激励个税/30 (1)2018年12月31日前单独计税/30 (2)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单独计税/32 (3)2022年及以后另外明确/33 1.2.3 解除劳动合同下的离职补偿个税/34 (1)2018年12月31日前单独计税/34 (2)2019年及以后单独计税/35 1.2.4 提前退休个税/35 1.2.5 内部退养个税/36 1.2.6 外籍人员“八项”补贴的免税优惠/37 (1)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选择享受/37 (2)2022年及以后重合部分适用专项附加扣除/38 (3)选择“八项”补贴优惠的空间/38 1.2.7 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个税/38 1.2.8 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佣金收入个税/40 (1)2018年12月31日前/41 (2)2019年及以后/42 1.2.9 低价向员工售房个税/44 1.3 新旧个税法衔接过程中注意事项/46 1.3.1 新旧划断事项/46 (1)滞后到2019年完成事项/46 (2)费用扣除及专项附加扣除起始计算/47 (3)综合所得下“四项所得”税额归属期/48 (4)其他所得存在的节税空间/50 (5)欠发2018年及以前月份工资如何承接/50 (6)扣缴单位如何准备/51 1.3.2 专项附加扣除需要提前准备的资料/53 1.3.3 工资薪金调整为劳务报酬筹划安全空间/55 1.4 本章小结/56 第二章 新旧个税法差异比较/57 2.1 新旧个税法整体比较/57 2.2 居民个人身份判定改变与来源于境内外所得的计税判定/61 2.2.1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判定/66 2.2.2 境外个人取得所得的增值税计缴判断/66 2.2.3非居民个人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69 2.3 新旧税率表变化/70 2.3.1 综合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71 (1)居民个人适用年度综合所得适用税率表/71 (2)非居民个人使用按月换算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税/72 2.3.2 经营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73 2.4 增加专项附加扣除/74 2.5 代扣代缴与自主纳税申报方式变化/75 2.5.1 新旧代扣代缴方式比较/75 (1)居民个人新旧个税法扣缴事项比较/75 (2)非居民个人新旧个税法下扣缴事项比较/76 2.5.2 自行纳税申报比较/77 2.6 经国务院财税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事项不再存在/78 2.7 境内外所得合并计税/82 2.8 本章小结/83 第三章 居民个人个税政策适用与应纳税额计缴/84 3.1 居民个人认定/84 3.2 个人所得项目及计税、申报方式概括/85 3.3 综合所得/87 3.3.1 工资薪金所得认定与计量/87 (1)何为任职或受雇/87 (2)工资薪金金额如何完整取得/90 (3)税后工资反算税前工资准确性失效/91 (4)年度内发放工资薪金只有税额时间性差异没有绝对性差异/92 (5)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金适用“陷阱”/93 (6)离退休人员所得计税/97 3.3.2 特定项目工资薪金所得定性与计量地方口径/99 (1)通讯费报销或补贴/99 (2)员工免费旅游/110 (3)员工体检费用/112 (4)交通补贴(私车公用)/113 (5)年会抽奖及发放奖品、红包等/121 (6)出差补贴/126 (7)单位为个人购买社保、公积金、商业保险等事项/131 (8)员工用餐/餐厅提供餐饮服务/136 (9)实物福利/138 (10)员工租房/宿舍/140 (11)困难补贴与工会福利/142 3.3.3 工资薪金个税预扣预缴/144 (1)工资薪金个税累计预扣法预扣税款应用/145 (2)年度中间开始工作时累计预扣法应用/148 (3)年度中间更换工作时累计预扣法应用/149 (4)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预扣预缴/151 (5)全员全额扣缴申报/153 (6)预扣预缴时扣除事项与汇算清缴扣除事项比较/153 (7)专项附加扣除只允许在工资薪金预扣个税时扣减/155 (8)工资薪金预扣预缴会计处理/156 (9)工资薪金个税预扣预缴税款在汇算清缴时多退少补/158 (10)过渡期选择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方法不能作任何扣减/159 3.3.4 劳务报酬所得/159 (1)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区别/160 (2)劳务报酬与生产经营区别/161 (3)劳务报酬收入额认定/163 (4)劳务报酬预扣预缴税额计算/166 (5)劳务报酬收入与预扣预缴税款如何取得进行汇算清缴/170 (6)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佣金收入/171 (7)董事计税方式与发票提供/173 (8)税前扣除凭证管理规则对于个人劳务报酬中的发票要求/175 (9)劳务报酬所得计税小结/177 3.3.5 稿酬所得/178 (1)稿酬所得个税预扣预缴/178 (2)稿酬所得如何并入综合所得/180 (3)稿酬所得与工资薪金区别/181 (4)约稿未发表但仍支付的费用或给付样书等方式如何计缴个税/182 (5)稿酬所得“按次取得”判断标准/182 (6)稿酬所得计税小结/183 3.3.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184 (1)特许权使用费预扣预缴/184 (2)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计算中中介费扣除问题/186 (3)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与工资薪金区别/186 (4)几种特殊情形下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界定/187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计税小结/188 3.3.7 综合所得计税逻辑与汇算清缴要求/188 (1)四类所得综合合并计税/189 (2)四项所得预扣预缴独立计税/190 (3)什么情形需要综合所得汇算清缴/191 (4)在哪儿办理综合所得汇算清缴/193 (5)有境外综合所得个人汇算清缴/194 (6)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与预扣预缴的“矛盾”与协调/195 3.3.8 专项附加扣除/196 (1)专项附加扣除概述/196 (2)2019年始专项附加扣除界点划分/197 (3)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一览表/198 (4)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扣除起止时间与扣除时限/202 (5)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选择性与筹划空间/203 (6)专项附加扣除预扣与汇算清缴扣除/206 (7)住房租金扣除促进个人出租房屋纳税合规性/207 (8)专项附加扣除的虚扣与实扣差异/208 (9)国家税务总局子女教育费扣除问答摘录/209 (10)国家税务总局继续教育扣除问答摘录/210 (11)国家税务总局大病医疗扣除问答摘录/211 (12)国家税务总局住房贷款利息扣除问答摘录/212 (13)国家税务总局住房租金扣除问答摘录/212 (14)国家税务总局赡养老人扣除问答摘录/213 (15)国家税务总局专项附加扣除征管问答摘录/215 (16)可专项附加扣除的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目录/216 3.3.9 综合所得计税案例/238 (1)工资薪金累计预扣法下费用扣除额的应用/238 (2)专项附加扣除条件、补扣及累计扣除的应用/239 (3)劳务报酬预扣预缴计税应用/239 (4)取得应税所得对方未扣缴税款纳税处理/240 (5)预扣预缴与汇算清缴计税结果一致的情形/241 3.4 经营所得/243 3.4.1 经营所得类型与计算步骤/243 3.4.2 属于合伙人或个独投资人的经营所得还是“股息、红利”所得/245 3.4.3 合伙企业的“先分后税”是个税法的“盲区”/247 3.4.4 影视工作室经营所得检查警示/249 3.4.5 个人经营所得下的工资薪金仍将不得扣除/250 3.5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250 3.5.1 个人借款超过一年的股息红利所得认定/251 3.5.2 股息红利何时为所得/255 3.5.3 股东取得股息红利下的重复征税问题/256 3.5.4 信托理财等收益“避税”是否依然有空间/256 3.6 财产租赁所得/258 3.6.1 关于房屋出租免租期的问题/258 3.6.2 个人出租或转租房屋涉税计算/258 3.7 财产转让所得/259 3.7.1 合伙企业财税份额纳入财产转让所得计税/259 3.7.2 新个税法对于财产转让增加的“紧箍咒”/260 3.8 偶然所得/261 3.8.1 网络红包/261 3.8.2 销售中额外抽奖/261 3.8.3 有奖发票奖金/262 3.8.4 其他偶然所得事项/262 第四章 非居民个人政策适用与应纳税额的计缴/265 4.1 非居民个人与居民个人主要计税差别/265 4.2 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计税/267 4.3 非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计税/268 4.4 非居民个人取得其他所得的计税方法/269 4.5 非居民个人享受的协定(安排)待遇问题/270 第五章 个人所得税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关系与协调处理/272 5.1 综合所得事项/272 5.1.1 工资薪金/272 (1)工资薪金所得确认与税前扣除关联比较/272 (2)集团内用工工资薪金与增值税的关联比较/274 (3)劳务派遣用工与增值税的关系/274 (4)单位承担员工个税的税前扣除/277 (5)税务检查中如何有效检查个税/278 5.1.2 劳务报酬所得/278 5.2 经营所得/280 5.3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280 5.4 财产租赁所得/280 5.5 财产转让所得/281 5.6 偶然所得/283 第二部分 社会保险费部分/285 第六章 工资薪金与社保的关系/286 6.1 征收社保主体与征收个税主体融为税务机关征收为一体/286 6.2 工资薪金与社保的扣除关系/287 6.3 工资薪金与社保基数的比较/288 6.4 会计误入记账科目可能带来缴纳社保的争议/289 第七章 社保入税进展观察/291 7.1 社保入税的三种进程/291 7.2 社保入税暂缓,大势不可阻/292 7.3 部分工作领域仍实施严厉的工资与社保基数的校验/294 7.4 社保划转包括哪些事项/295 7.5 社保缴费降费期待/299 7.6 住房公积金政策及划转可能性/300 第八章 社保缴费依据与理解口径/301 8.1 用工分类与社保缴纳要求/301 8.1.1 用工类型与社保/302 8.1.2 基本养老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304 8.1.3 双基数与单基数/306 8.1.4 城居保、新农保及职保/307 8.2 上市公司社保合规化的信息披露/308 8.3 社保缴纳开户的唯一性/309 8.4 社保不合规执行的法律责任/310 第九章 社保筹划的误区与规划空间/311 9.1 何时规划才有利/311 9.2 筹划误区与风险识别/311 9.2.1 换名法:工资薪金改称为劳务报酬/311 9.2.2 组合法:调整工资薪金发放口径/312 9.2.3 入职法:每年进行一次员工离职入职/314 9.2.4 拆分法:工资拆分为工资与劳务报酬两项/314 9.2.5 换位法:员工在子公司间互为提供劳务报酬/314 9.2.6 代开法:利用第三方人力公司发放部分工资的方法/314 9.2.7 报销法:虚假发票风险单位要承担/315 9.2.8 福利法:第三方公司积分换工资发放的形式/316 9.2.9 个体户:全体员工变身为个体户在“工作”/316 9.2.10 派遣法:将风险推给劳务派遣公司/316 9.3 用工合理性与规划空间/317 附件1: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按月换算)/319 附件2: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经营所得)/320 附件3: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321 附件4:新旧个税法比较/322 附件5:新个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比表/329 附件6: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341 附件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的公告/- 346 - 附件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若干征管衔接问题的公告/- 353 - 附件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362 附件1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370 附件11: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377 附件1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0)/388
    ¥45.00¥128.00

    最近销售数量 : 2230 笔 库存仅余数十本,下单抢发

    第一部分 个人所得税新篇章 11

    第一章 新个税法过渡期政策与应用 12

    1.1 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过渡期政策 12

    1.1.1 工资薪金 12

    1)过渡期政策应用与判断规则 13

    2)过渡期工资薪金发放的“筹划”与税务机关检查的“问题” 20

    1.1.2 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所得 21

    1)第四季度如何计税 22

    2)2018年度如何计税 23

    1.1.3 其他应税所得过渡期计税方式 24

    1.2 工资薪金特殊计税规则的过渡适用与展望 24

    1.2.1 全年一次性奖金个税 25

    1)201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单独计税 25

    2)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选择单独或并入综合所得计税 27

    3)2022年及以后并入综合所得计税 28

    4)一次性奖金个税“盲区” 28

    5)中央企业负责人取得年度绩效薪金延期兑现收入和任期奖励 29

    1.2.2 股权激励个税 30

    1)2018年12月31日前单独计税 30

    2)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单独计税 32

    3)2022年及以后另外明确 33

    1.2.3 解除劳动合同下的离职补偿个税 34

    1)2018年12月31日前单独计税 34

    2)2019年及以后单独计税 35

    1.2.4 提前退休个税 35

    1.2.5 内部退养个税 36

    1.2.6 外籍人员“八项”补贴的免税优惠 37

    1)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选择享受 37

    2)2022年及以后重合部分适用专项附加扣除 38

    3)选择“八项”补贴优惠的空间 38

    1.2.7 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个税 38

    1.2.8 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佣金收入个税 40

    1)2018年12月31日前 41

    2)2019年及以后 42

    1.2.9 低价向员工售房个税 44

    1.3 新旧个税法衔接过程中注意事项 46

    1.3.1 新旧划断事项 46

    1)滞后到2019年完成事项 46

    2)费用扣除及专项附加扣除起始计算 47

    3)综合所得下“四项所得”税额归属期 48

    4)其他所得存在的节税空间 50

    5)欠发2018年及以前月份工资如何承接 50

    6)扣缴单位如何准备 51

    1.3.2 专项附加扣除需要提前准备的资料 53

    1.3.3 工资薪金调整为劳务报酬筹划安全空间 55

    1.4 本章小结 56

    第二章 新旧个税法差异比较 57

    2.1 新旧个税法整体比较 57

    2.2 居民个人身份判定改变与来源于境内外所得的计税判定 61

    2.2.1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判定 66

    2.2.2 境外个人取得所得的增值税计缴判断 66

    2.2.3非居民个人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69

    2.3 新旧税率表变化 70

    2.3.1 综合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71

    1)居民个人适用年度综合所得适用税率表 71

    2)非居民个人使用按月换算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税 72

    2.3.2 经营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73

    2.4 增加专项附加扣除 74

    2.5 代扣代缴与自主纳税申报方式变化 75

    2.5.1 新旧代扣代缴方式比较 75

    1)居民个人新旧个税法扣缴事项比较 75

    2)非居民个人新旧个税法下扣缴事项比较 76

    2.5.2 自行纳税申报比较 77

    2.6 经国务院财税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事项不再存在 78

    2.7 境内外所得合并计税 82

    2.8 本章小结 83

    第三章 居民个人个税政策适用与应纳税额计缴 84

    3.1 居民个人认定 84

    3.2 个人所得项目及计税、申报方式概括 85

    3.3 综合所得 87

    3.3.1 工资薪金所得认定与计量 87

    1)何为任职或受雇 87

    2)工资薪金金额如何完整取得 90

    3)税后工资反算税前工资准确性失效 91

    4)年度内发放工资薪金只有税额时间性差异没有绝对性差异 92

    5)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金适用“陷阱” 93

    6)离退休人员所得计税 97

    3.3.2 特定项目工资薪金所得定性与计量地方口径 99

    1)通讯费报销或补贴 99

    2)员工免费旅游 110

    3)员工体检费用 112

    4)交通补贴(私车公用) 113

    5)年会抽奖及发放奖品、红包等 121

    6)出差补贴 126

    7)单位为个人购买社保、公积金、商业保险等事项 131

    8)员工用餐/餐厅提供餐饮服务 136

    9)实物福利 138

    10)员工租房/宿舍 140

    11)困难补贴与工会福利 142

    3.3.3 工资薪金个税预扣预缴 144

    1)工资薪金个税累计预扣法预扣税款应用 145

    2)年度中间开始工作时累计预扣法应用 148

    3)年度中间更换工作时累计预扣法应用 149

    4)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预扣预缴 151

    5)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153

    6)预扣预缴时扣除事项与汇算清缴扣除事项比较 153

    7)专项附加扣除只允许在工资薪金预扣个税时扣减 155

    8)工资薪金预扣预缴会计处理 156

    9)工资薪金个税预扣预缴税款在汇算清缴时多退少补 158

    10)过渡期选择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方法不能作任何扣减 159

    3.3.4 劳务报酬所得 159

    1)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区别 160

    2)劳务报酬与生产经营区别 161

    3)劳务报酬收入额认定 163

    4)劳务报酬预扣预缴税额计算 166

    5)劳务报酬收入与预扣预缴税款如何取得进行汇算清缴 170

    6)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佣金收入 171

    7)董事计税方式与发票提供 173

    8)税前扣除凭证管理规则对于个人劳务报酬中的发票要求 175

    9)劳务报酬所得计税小结 177

    3.3.5 稿酬所得 178

    1)稿酬所得个税预扣预缴 178

    2)稿酬所得如何并入综合所得 180

    3)稿酬所得与工资薪金区别 181

    4)约稿未发表但仍支付的费用或给付样书等方式如何计缴个税 182

    5)稿酬所得“按次取得”判断标准 182

    6)稿酬所得计税小结 183

    3.3.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184

    1)特许权使用费预扣预缴 184

    2)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计算中中介费扣除问题 186

    3)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与工资薪金区别 186

    4)几种特殊情形下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界定 187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计税小结 188

    3.3.7 综合所得计税逻辑与汇算清缴要求 188

    1)四类所得综合合并计税 189

    2)四项所得预扣预缴独立计税 190

    3)什么情形需要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191

    4)在哪儿办理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193

    5)有境外综合所得个人汇算清缴 194

    6)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与预扣预缴的“矛盾”与协调 195

    3.3.8 专项附加扣除 196

    1)专项附加扣除概述 196

    2)2019年始专项附加扣除界点划分 197

    3)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一览表 198

    4)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扣除起止时间与扣除时限 202

    5)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选择性与筹划空间 203

    6)专项附加扣除预扣与汇算清缴扣除 206

    7)住房租金扣除促进个人出租房屋纳税合规性 207

    8)专项附加扣除的虚扣与实扣差异 208

    9)国家税务总局子女教育费扣除问答摘录 209

    10)国家税务总局继续教育扣除问答摘录 210

    11)国家税务总局大病医疗扣除问答摘录 211

    12)国家税务总局住房贷款利息扣除问答摘录 212

    13)国家税务总局住房租金扣除问答摘录 212

    14)国家税务总局赡养老人扣除问答摘录 213

    15)国家税务总局专项附加扣除征管问答摘录 215

    16)可专项附加扣除的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目录 216

    3.3.9 综合所得计税案例 238

    1)工资薪金累计预扣法下费用扣除额的应用 238

    2)专项附加扣除条件、补扣及累计扣除的应用 239

    3)劳务报酬预扣预缴计税应用 239

    4)取得应税所得对方未扣缴税款纳税处理 240

    5)预扣预缴与汇算清缴计税结果一致的情形 241

    3.4 经营所得 243

    3.4.1 经营所得类型与计算步骤 243

    3.4.2 属于合伙人或个独投资人的经营所得还是“股息、红利”所得 245

    3.4.3 合伙企业的“先分后税”是个税法的“盲区” 247

    3.4.4 影视工作室经营所得检查警示 249

    3.4.5 个人经营所得下的工资薪金仍将不得扣除 250

    3.5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250

    3.5.1 个人借款超过一年的股息红利所得认定 251

    3.5.2 股息红利何时为所得 255

    3.5.3 股东取得股息红利下的重复征税问题 256

    3.5.4 信托理财等收益“避税”是否依然有空间 256

    3.6 财产租赁所得 258

    3.6.1 关于房屋出租免租期的问题 258

    3.6.2 个人出租或转租房屋涉税计算 258

    3.7 财产转让所得 259

    3.7.1 合伙企业财税份额纳入财产转让所得计税 259

    3.7.2 新个税法对于财产转让增加的“紧箍咒” 260

    3.8 偶然所得 261

    3.8.1 网络红包 261

    3.8.2 销售中额外抽奖 261

    3.8.3 有奖发票奖金 262

    3.8.4 其他偶然所得事项 262

    第四章 非居民个人政策适用与应纳税额的计缴 265

    4.1 非居民个人与居民个人主要计税差别 265

    4.2 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计税 267

    4.3 非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计税 268

    4.4 非居民个人取得其他所得的计税方法 269

    4.5 非居民个人享受的协定(安排)待遇问题 270

    第五章 个人所得税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关系与协调处理 272

    5.1 综合所得事项 272

    5.1.1 工资薪金 272

    1)工资薪金所得确认与税前扣除关联比较 272

    2)集团内用工工资薪金与增值税的关联比较 274

    3)劳务派遣用工与增值税的关系 274

    4)单位承担员工个税的税前扣除 277

    5)税务检查中如何有效检查个税 278

    5.1.2 劳务报酬所得 278

    5.2 经营所得 280

    5.3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280

    5.4 财产租赁所得 280

    5.5 财产转让所得 281

    5.6 偶然所得 283

    第二部分 社会保险费部分 285

    第六章 工资薪金与社保的关系 286

    6.1 征收社保主体与征收个税主体融为税务机关征收为一体 286

    6.2 工资薪金与社保的扣除关系 287

    6.3 工资薪金与社保基数的比较 288

    6.4 会计误入记账科目可能带来缴纳社保的争议 289

    第七章 社保入税进展观察 291

    7.1 社保入税的三种进程 291

    7.2 社保入税暂缓,大势不可阻 292

    7.3 部分工作领域仍实施严厉的工资与社保基数的校验 294

    7.4 社保划转包括哪些事项 295

    7.5 社保缴费降费期待 299

    7.6 住房公积金政策及划转可能性 300

    第八章 社保缴费依据与理解口径 301

    8.1 用工分类与社保缴纳要求 301

    8.1.1 用工类型与社保 302

    8.1.2 基本养老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 304

    8.1.3 双基数与单基数 306

    8.1.4 城居保、新农保及职保 307

    8.2 上市公司社保合规化的信息披露 308

    8.3 社保缴纳开户的唯一性 309

    8.4 社保不合规执行的法律责任 310

    第九章 社保筹划的误区与规划空间 311

    9.1 何时规划才有利 311

    9.2 筹划误区与风险识别 311

    9.2.1 换名法:工资薪金改称为劳务报酬 311

    9.2.2 组合法:调整工资薪金发放口径 312

    9.2.3 入职法:每年进行一次员工离职入职 314

    9.2.4 拆分法:工资拆分为工资与劳务报酬两项 314

    9.2.5 换位法:员工在子公司间互为提供劳务报酬 314

    9.2.6 代开法:利用第三方人力公司发放部分工资的方法 314

    9.2.7 报销法:虚假发票风险单位要承担 315

    9.2.8 福利法:第三方公司积分换工资发放的形式 316

    9.2.9 个体户:全体员工变身为个体户在“工作” 316

    9.2.10 派遣法:将风险推给劳务派遣公司 316

    9.3 用工合理性与规划空间 317

    附件1: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按月换算) 319

    附件2: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经营所得) 320

    附件3: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 321

    附件4:新旧个税法比较 322

    附件5:新个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比表 329

    附件6: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 341

    附件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的公告  346

    附件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若干征管衔接问题的公告  353

    附件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 362

    附件1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 370

    附件11: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  377

    附件1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0) 388


    宣传语

    梳理个税新政,分清主次风险,定位适用情形

    税务统征社保,合规成本企高,优化用工方式

    一切尽在大力税手的专业、实务与品质

    2019年,必将是中国税法改革大跨步前进的一年,这更是一个对所有企业,对民众都将带来深刻改变的起始,我们将进入一个波澜壮阔的税法建设与发展的新时代、新经济与新生活。

    2019年1月1日起,新个人所得税法付诸全面实施,同时社保开始全面划转税务统征,这两件大事,对国家、对企业、对个人,除了申报与征管方式变化之外,将是深层次的利益影响。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带来的是个体税负的显著变化,社保入税的合规化倒逼却极可能是给企业带来无限经营压力,随之而来的将是用工方式的大调整。

    虽然第三只眼本人出书较多,也忍不住奋笔疾书,想记录下这伟大的时刻,笔者注意到,市场上对于个税方面的图书较多,但是融合了个税变革与社保入税的内容,才是笔者想融合所思与所写的,希望我们的读者更喜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立法,其间修修补补,历次修改多是聚焦于费用扣除标准(俗称“起征点”)的提高,同时一直以来,关于个人所得税法的改革,财税部门、专家数十年来未停止过推动发展,但是囿于中国特殊的国情,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未充分融合,征管手段仍只能依靠单位有效掌握下的扣缴。但在大的方向上,国家早已明确了“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改革方向,鉴于大众对于生活成本的支出压力,为体现个税的公平性,税收调剂社会财富的功能亦需得到考虑。在充分征求意见,政府积极推进下,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至此,个人所得税法改革实质性地迈出了伟大一步。

    概况来看,本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共有六大亮点:

    建立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

    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

    调整优化部分税率级距

    首次设立专项附加扣除

    增加了反避税条款

    健全征管制度与部门协调信息共享

    虽然这仅仅是一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但其框架与理念却是突破性的,大范围地改变了持续以来个人所得税的计税规则、申报规则、征管模式,同时带来了对于个人税负的直接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大多数工薪一族来讲有减税的效果,对多项收入人群可能会有税负增加的情形。在征管方法上,创新地实施了单位预扣缴与个人年度汇算清缴相融合的征管手段。首次设立了个人专项附加扣除事项,在适用规则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征管识别要求,在公平性、合理性的考虑前提下,简化征管成本将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虽可能面临困难,毕竟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可以慢慢地探索经验,有总比没有的好。本次税改在反避税手段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协同管理方面,拥有了法定的授权职能,税务机关也将有了更大的主动性来做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野蛮避税”的操作将得到越来越严厉的监控与防范。

    而另一个事项就是社保转由税务机关统征,一度对民营企业家带来很大的心理“恐慌”,好在国务院与国家税务总局及时明确了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确保征管有序,工作平稳。要规范执法检查,不得自行组织开展以前年度的欠费清查。同时国家也在推进降低社保费率,但是一个现实是,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对社保形成刚性之需,原来不合规的缴纳,并不会得到永远得到“保护”,这也是不公平的,更不符合国家社会养老保险的大方向。因此即使在降低费率之后,对很多企业来讲,基数的透明化,极可能出现社保成本仍大额增加的情形,必将对企业的利润、用工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作者在学习新个税法过程中,与同行交流的时候,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尽量减少复制法规文件,而是希望采取一种创新的,利于理解与展示的表达方式,以表、图为主要的方式,配以解释、案例、法规依据、规划与税务检查等方面的内容,力求给出一个全面的、有层次的问题分析,希望也给我们的读者一个全新的阅读体验与尝试。

    让我们一起投入到这伟大的税法变革的新时代,积极学习,正能量宣传,同时我们也知道,税改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持持改善的过程,我们也要有耐心、信心,一起推动税收法制的不断进步。

    感谢大力税手的写作团队成员,他们给予了本人很多的建议与协助复核。由于水平所限,相关的内容或存在错误、片面之处,也有的属于个人的理解分析,还大家请批评与指正。同时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在整个的个税法改革过程中,其间的细化与配套文件将持续进行调整与发布新的意见,敬请及时关注财税部门的正式通知。你可通过微信13146602942联络第三只眼郝龙航,随时进行相应的探讨。

    大力税手以知识为纽带,致力知识的商业转化,期待您加入到我们的“力税链盟”,一个以知识为链条的专业合作平台,在产品运营与合作方面,给我们自己、企业赋予知识的能量。

    郝龙航

    北京大力税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8年12月22日


    邹*辉 133****3953
    好评 !
    2020-10-09 19:05:48
    登录 | 注册